一、学院简介
汽车与交通学院始建于 1993 年,学院现有教职工 87 人,其中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人才 1 人,天津市特聘教授 1 人,天津市特聘讲座教授 1 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1 人,天津市 131 人才第一层次人选 2 人,第二层次人选 2 人,第三层次人选 4 人,天津市重点学科领军人才 3 人,天津市重点学科中青年骨干创新人才 3 人,天津市教学名师 1 人,天津市有突出贡献技师 1 人,天津市技术能手 1 人。专任教师中副高级以上职称教师占 50% ,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 39.7% ,“双师型一体化”教师的比例达 85% ,实训教师中 95% 的教师具有技师以上职业资格证书。拥有“智能交通”天津市重点领域创新团队 1 个,交通运输、汽车维修工程教育、汽车服务工程 3 个天津市优秀教学团队。学院拥有交通运输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 载运工具运用工程 、 交通信息工程与控制 二级学科硕士点,同时具有 车辆工程 二级学科硕士点, 职业技术教育(交通运输方向)专业 ,现有本科、硕士在校生 2100 余人。其中,交通运输工程学科是天津市“十一五”重点发展学科,“十二五”、 “十三五 ”重点学科, “智能交通”入选天津市“十三五”优势特色学科群。
学院高度重视科学研究工作,多途径、多渠道组织教师申报国家自然基金、天津市科技计划项目等各级科研项目。同时,积极开展技术支持,组织技术转移培训、技术推广和交易活动。 近年共承担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天津市重大专项等纵向课题 30 余项, 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 5 项,发表学术论文 200 余篇,获得专利 42 项。
学院现有“智能车路协同与安全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 1 个国家级平台以及“天津市智能交通技术工程中心”、“天津市交通安全与控制协同创新中心”、“天津市新能源汽车驱动技术工程中心”、“天津市智能网联汽车测试控制技术工程中心”等 4 个省部级平台。建筑面积 4300 平米的实验实训中心,拥有 8000 余万元的科研与教学实验仪器设备,为“天津市实验教学示范建设中心”建设单位、“天津市优秀实验实训中心”,与多家汽车研发、生产、销售及维修企业建立了校外实习基地。
二、研究生培养
学院实施“双导师、双基地、双证书”制的研究生培养特色之路。现有硕士研究生专业 4 个:
( 1 )载运工具运用工程
本专业围绕交通环境与安全、新能源汽车、车辆智能化检测与故障诊断、汽车电子控制技术、现代汽车节能与环保、专用车辆与轨道交通、汽车服务理论与技术、车辆维修检测及信息管理技术等方面开展研究。毕业生适合在汽车生产、设计、服务、研究等大型企业或科研院所,以及在道路交通运输企业、大型企业的运输部门、研究单位和大中专院校从事技术、生产、管理、科研和教学等方面的工作。
( 2 )车辆工程(汽车方向)
本专业需要掌握汽车工程领域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汽车现代设计与制造理论、技术、方法及实践技能,具有从事汽车工程领域科学研究、教学、工程应用设计等专门高级技术工作的能力。主要研究方向有:车辆先进设计方法与性能优化、汽车 CAE 技术、车辆系统动力学与控制、现代车辆传动与控制技术、汽车电子控制技术、汽车主动与被动安全等。毕业生适合在整车与零部件企业从事车辆相关技术研发、应用与管理等方面工作,也可在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从事相关的教学及科研工作。
( 3 )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
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学科是典型的交叉性学科,涉及信息、控制、交通工程等学科。在智能交通系统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本专业紧密围绕交通组织渠化与设计、交通信号优化控制与仿真、地理交通信息系统、交通诱导、交通大数据挖掘与应用等方面开展科学研究与实际应用。毕业生适合在市政设计、城市规划、智能交通等企业或科研院所,以及在交通、物流等大中专院校从事技术、生产、管理、科研和教学等方面的工作。
( 4 )全日制职业技术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交通运输方向)
职业技术教育授予教育学学位。职业技术教育专业旨在探索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研究生培养模式和质量评价机制,推动改革,积累经验,涉及加工制造、教育学等多领域,为中等职业学校培养造就一批素质全面、基础扎实、技能娴熟、能够胜任理论和实践一体化教学的高层次“双师型”师资。
三、科研团队
智能交通技术: 团队现有科研 10 余人,包括天津市 “131” 创新型人才工程 2 人,学科领军人才 1 人。主要围绕车 - 路协同安全运行控制涉及的人 - 车 - 路(环境)信息交叉集成、大数据分析与交通安全管控等开展理论创新和技术研究工作,重点开展驾驶行为安全评价、道路交通智能管控、交通事件智能感知与集成、车路协同运行控制等技术研究,依托“智能电动汽车网联协同控制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中心”和“天津市智能交通技术工程中心”等科研平台开展技术成果推广和应用工作。

智能网联汽车车路协同控制工程及应用: 团队由国家 “ 万人计划 ” 科技领军人才领衔,其中教授 2 人,副教授 3 人。成员来自汽车电子、底盘控制、交通信息控制、建模和仿真等领域,年龄结构合理,专业互补性强。研究方向与实践应用紧密衔接,服务于京津冀地区,与智能汽车业内知名企业、科研院所有良好的合作关系。团队主要研究方向是智能汽车整车控制系统策略、车辆环境感知和信息融合和智能汽车测试等方面。
汽车电子与新能源汽车技术: 团队核心成员来自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汽车与交通学院,现有成员 24 人,其中教授 5 人,副教授 10 人。团队成员机电融合优势互补,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紧密衔接,国内外行业知名专家鼎力支持,助推电驱动技术产业化发展,服务京津冀地区电驱动技术的产业链条。其研究方向始终围绕国家重大战略方向,长期与国内电驱动领域知名企事业单位保持产学研合作关系。团队专注于解决电驱动技术产业化关键技术及其衍生产品,其研究领域为:电动汽车驱动技术;汽车电子技术;伺服控制技术;新能源汽车新型职教装备开发等。

汽车职业教育: 本研究方向立足天津,面向全国职业院校,以汽车专业职业教育为研究对象,开展相关课题研究并为职业院校专业建设和改革提供全面服务和支持。研究内容: 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课程开发方法研究;职业院校一体化课程开发;汽车专业优质教学资源开发;教学方法与手段研究;实验实训条件配置研究 ;教育信息化技术研究和应用 。
汽车节能与环保: 团队核心成员来自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汽车与交通学院,现有成员 10 人,其中教授 3 人,副教授 3 人。团队成员致力于汽车及相关领域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承担并完成了多项国家和省部级科研课题,与国内多家科研机构、汽车相关企业保持长期合作关系,完成了多项横向课题,为企业带来良好的社会效益。团队专注于汽车排放分析与测试;发动机燃烧性能模拟分析;替代燃料燃烧特性分析及其应用;汽车与发动机振动噪声控制;自动化生产线 PLC 控制;汽车整车及零部件 NVH 性能测试与评价、 CAE 分析、振动噪声优化及 NVH 相关的问题诊断;发动机耐久性试验;电动汽车性能测试;小型工程机械的设计与开发等。

四、招生专业及考试科目

注: 1 、欢迎本科为工科类相关专业的考生调剂至我院。
2 、招生人数为拟招生数,最终以教育部下达计划为准。
五、优惠政策
1 . 对第一志愿报考我校的研究生,初试成绩达到国家公布的当年一区研究生复试分数线 ( 单科及总分须同时达线 ) ,并通过我校复试均可优先录取。
2 . 新生奖励:第一志愿报考我校,并被我校录取的考生,入学后即可获得 12000 元奖金(其中 8000 元抵消学费)。被我校录取的调剂考生入学后即可获得 8000 元奖金(直接抵消学费)。
3 . 除此之外我校还设有:
①国家奖学金,每年每生 20000 元。
②一等学业奖学金,每生每学年 12000 元(其中 8000 元抵消学费);二等学业奖学金,每生每学年 8000 元(直接抵消学费)。一等、二等奖学金覆盖率 100% 。
③研究生国家助学金每生每学年 6000 元。
4 . 另外学校还设立多项优秀奖学金。对科研工作表现突出的研究生发放科研方面的奖学金。对在学期间表现优秀的研究生,提供多项优秀奖学金。优秀奖学金奖项有:研究生单项奖(包括:论文奖、学科竞赛奖、技能奖、发明奖、科研成果奖)、优秀研究生奖、优秀研究生干部奖、优秀毕业研究生奖、优秀研究生标兵奖(根据我校研究生培养特色专门设立的奖项)
5. 我校为家庭经济困难的研究生提供国家助学贷款和“三助”兼职岗位(每学期都设立多个三助岗位)。
以上内容若与教育部相关规定有不符之处,最终以教育部规定为准。
学科带头人联系方式:
智能交通技术:宋裕庆
联系邮箱: yqsong7@hotmail.com
智能网联汽车车路协同控制工程及应用:甘海云
联系邮箱: ganhaiyun@aliyun.com
汽车电子与新能源汽车技术:徐征
联系邮箱: forpal@163.com
汽车职业教育:申荣卫
联系邮箱: 463243836@qq.com
汽车节能与环保:王银山
联系邮箱: wangyinshan@eyou.com
真诚欢迎广大学子报考我院
报名联系人:李老师
联系电话: 022-88286127
地址: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汽车楼 302 办公室
2018 年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招生相关文件请登录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研究生处网站( http://yjsh.tute.edu.cn/index.htm )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