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退出

当前位置: 主页 > 高校新闻

宜春学院文传学院地理科学系车彦军博士课题组在无人机监测冰川应用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时间:2020-10-15
近日,我校文传学院地理科学系传来喜讯,车彦军博士课题组利用无人机低空飞行测量技术监测藏东南冰川动态研究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其研究成果《Summer Mass Balance and Surface Velocity Derived by Unmanned Aerial Vehicle on Debris-Covered Region of Baishui River Glacier No. 1, Yulong Snow Mountain》发表在国际地学遥感领域著名期刊《Remote Sensing》(IF:4.5),最新中科院SCI期刊分区二区。宜春学院为论文第一完成单位,课题组联合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江西师范大学、南通大学和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等机构,利用无人机低空飞行测量获得玉龙雪山白水河1号冰川表碛覆盖区夏季物质平衡和表面流速特征数据,系国内首次公开发表该方面研究。
 
 
 
 
 
气候变暖已是不争的事实,冰川作为气候变化的天然指示器,对气候变化异常敏感。选取特定冰川作为参照冰川,开展长期定位观测,是理解气候与冰川作用过程的关键。但冰川观测需要耗费大量人力、财力等限制,可长期监测冰川极少,尤其是藏东南海洋型冰川,冰面存在大量表碛、冰裂隙等冰崖等复杂地形,对观测人员人身安全构成很大威胁,使得该区域长期以来观测数据缺乏,冰川物质亏损和运动特征机理不清。基于次,本研究在白水河1号冰川消融区,开展无人机重复测量试验,获取表碛覆盖区空间分辨率优于0.10 m的正射影像和DEMs数据,通过空间分析,表明2018年表碛覆盖区夏季冰面高程平均下降6.58±3.70 m,物质平衡(亏损)为-5.92±3.33 m w.e.。此外,通过影像自动跟踪对比技术,获取了冰面形变特征,发现冰川夏季每天的平均流速为0.14±0.05 m/d。
 
 
 
本研究对国内利用无人机低空飞行测量技术研究冰川特征方面具有显著的指导意义,在冰川对气候响应研究方面也有一定参考。该成果受到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No.20202BAB213013)、中科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No. XDA19070503)、冰冻圈科学实验室基金(No.SKLCS-ZZ-2020)、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自然与文化遗产空间技术中心南昌分中心基金和鄱阳湖湿地与流域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江西师范大学)开放基金(No.PK2020002)的联合资助。近几年,地理科学系课题组成员积极与高水平科研院所和高校开展合作,在科研立项和高水平论文发表方面取得显著进展,不断提升我校在国内外地理学研究领域的影响力,为我校学科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
标签:

热门话题